今年3月份,2021-2022申請季剛結束,麻省理工就高調宣布新申請季恢復對SAT/ACT成績要求,一時間家長們又緊張了,對能否考試表示擔憂,更擔心會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恢復標化要求。對于為什么恢復標化成績要求,疫情期間,麻省理工如何篩選出自己需要的學生,很多申請者認為是一種玄學,沒有規律可言。近日,麻省理工本科招生辦主任Chris Peterson接受媒體采訪時首次提到了疫情期間的招生方式,今天給大家分享下。
Q:麻省理工學院在審核大學申請,組建新一屆學生時,會尋找什么樣的學生?A:嗯,我們會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學生出色的學術能力。申請者進入MIT后,他們必須具備足夠的能力去應對我們學校非常具有挑戰性,快節奏的核心課程。所以學術能力是學生必備的最基礎,最重要的能力,這個能力可以確保他們在大學里進行充分和自主的學術探索。比如說,無論你的專業是天文學還是人類學,物理、微積分、生物、化學這些課程你都躲不開。除了成績,選課,和課程難度,另一方面,我們會著重考慮申請者的軟實力,這就包括好奇心、主動性、韌性,你的接受能力、反應能力,以及遇到挑戰時的適應能力,獲取資源的能力等等。最后一方面,也是我在做招生官之后才逐漸意識到的:我們在挑選申請者時,其實是在為學校組建一個團隊。這就需要招生官對這么多申請者的能力,特色,思維方式,做事方式等眾多因素進行一個最佳組合,使這個團隊變得非常出眾的同時,又富有多樣性。換句話說,錄取跟每個學生相關,無論是成績、分數、文書、你是否適合MIT以及你的一切,但它又不可避免的和其他申請者緊密相關。Q:過去兩年疫情對MIT錄取決定有何影響?發生了什么變化呢?A:嗯,沒有變的是我們依舊尋找和錄取出色的申請者,并堅信MIT是最適合這些學生成長的地方。也有改變:由于不是每個申請者都提交標化成績,我們更加注重評估了申請者的課程難度、課程內容、課外活動等方面的能力和成就。疫情期間,我們知道學校的授課模式變了,比如采用線上,線下或者相結合的方式。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去錄取適合我們的學生。Q:之前因為疫情原因,SAT和ACT成績不作為硬性材料提交。但就在本周,麻省理工學院宣布重新恢復SAT 和ACT提交要求。您給解釋一下?A:是的,我們決定恢復SAT/ACT 要求。MIT內部研究表明,盡管事實上可能不需要每個申請者都提交SAT/ACT成績,但在很多情況下,部分學生除了SAT/ACT之外,沒有其他更多和更有效的途徑去證明他們的學術能力,特別是當他們的學校開設的課程不夠多或者其他學術資源滿足不了他們的情況下。但同時,我們深知,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申請者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參加SAT/ACT考試。因此我們在申請材料審核過程中也會考慮這點,給申請者解釋的機會。當然啦,我們也知道有一些學校依舊不強制要求SAT/ACT,但MIT堅定選擇SAT/ACT的回歸。如果你參加了考試,把分數寄給我們,讓我們全面評估你的能力。Q:您覺得家庭教育(homeschooling)會對申請麻省理工有影響嗎?如果有申請者正在考慮接受家庭教育或者家庭和學校的混合教育,TA需要注意什么呢?A:我認為,每個家長和學生都需要做對他們來說正確的事情。這是一個非常泛泛的答案,我知道。我一直在告訴大家,如果你圍繞一個只有4%錄取率的學校的要求來規劃你的教育,你就是在買一張大概率不會中獎的彩票。我明白,大家把目標鎖定麻省理工,要么認為它是名校,要么是他們認為是孩子接受教育最好的地方。但我的建議是,不要把孩子的教育建立規劃進入麻省理工或者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名校的基礎上。每個家庭能做的是幫助孩子們找到他們熱衷的愛好,令他們好奇的事情,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獨特的興趣,鍛煉各種能力,這些將會帶他們走得更遠。Q:如果想進入麻省理工這樣的頂級名校,那么申請者在小學和中學期間應該做哪些準備,在申請時脫穎而出呢?A:我覺得,重點應該放在準備過程上,不應該把高中的目標建立在讓孩子進入麻省理工學院之上。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錄取的學生在數學和科學、微積分、物理、生物、化學方面都有堅實的基礎,至少有一定的涉獵。Q: 能否給我們家長一些建議,該如何去準備大學申請?A: 嗯,我認為孩子們應該著重打好數學和理科基礎,并且有足夠的理解和溝通能力。此外,我建議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特的興趣愛好以及能力,這是MIT十分看重的。A: 學生擁有更多的自由。我在上中學的時候可以隨意去圖書館,呆多久都行,也不用得到許可,沒人認為這是不好的行為。但現在,據我所知,學生去廁所都需要許可證了!我覺得孩子們需要更多自由。A: 好好學數學,激發自己的創造力。上大學之前我一直覺得數學很無聊,特別是乘法表那些。直到上了MIT,我才后悔之前沒有好好學習數學,我周圍的很多同學都極其熱愛數學。A: 過去十年里,線上和線下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割裂。我認為線上教育沒有被充分重視,而它的潛力巨大: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中小學,大學等實體教育,通過互聯網實現對于各個門類的知識和學習能力的教授和傳遞,滿足世界各類人群需求。未來的十年里,我希望線上教育能繼續擴大影響力,幫助世界各地的學生。Q: 對于培養未來的“問題解決者,”您想給家長什么建議?A: 對家長來說,我認為盡可能開發和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吧。這個好奇心的意思不是說單單為了大學申請,有目的的去做什么或者達成什么成就,這種熱情通常不會持續太久。我指的好奇心是那些真正使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能讓他們滔滔不絕的話題。如果發現了這些興趣點,家長們要多多留心,在此基礎上指引和幫助他們更加深入和擴展自己的興趣,這個很關鍵。Q: 嗯沒錯,我同意。在大學申請期間,家長們要重點考慮那些我們可以控制的因素,比如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以及鼓勵他們去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面對不可控的因素,就不要過分焦慮啦。
雅思常規課程(10/15/20人) |
目標分 | 班型 | 適合學員 |
5.0 | 雅思4.5-5分班 | 高一英文 |
6.0 | 雅思5.5-6分班 | 高三英文 |
6.5 | 雅思6-6.5分班 | 大學四級 |
6.5 | 雅思6.5分精品班 | 大學四級 |
7.0 | 奢華7分班 | 大學六級 |
注:各校區班型不同,具體長按文末二維碼咨詢
雅思VIP班(3人/6人) |
目標分 | 班型 | 適合學員 |
5.0 | 雅思5分小班 | 雅思3.5-4分 |
5.5 | 雅思5.5分小班 | 雅思4-4.5分 |
6.0 | 雅思6分小班 | 雅思5-5.5分 |
6.5 | 雅思6.5分小班 | 雅思5.5-6分 |
7.0 | 雅思7分小班 | 雅思6-6.5分 |
注:各校區班型不同,具體咨詢在線客服雅思一對一課程 |
目標分 | 班型 | 適合學員 |
按需定制 | 一對一A計劃 | 臨考突破 |
按需定制 | 一對一B計劃 | 基礎5.5分 |
按需定制 | 一對一C計劃 | 基礎5.0分 |
按需定制 | 一對一D計劃 | 基礎4.5分以下 |
注:各校區班型不同,具體咨詢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