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環球教育官方網站,來環球,去全球!
來源:
小編: 36概述
2月26日的A類寫作考題難度中偏上,由一篇地理變遷圖描寫和一個政府類話題構成。 地理變遷圖,也被廣大考生成為“地圖題”,在2010年以前的雅思考試中扮演著比較次要的配角角色。但是在2010年,這種題型在全年48次考試中出現了6次,占到了12.5%的比例。如果再把這種題型當成配角的話,我們的雅思考生恐怕就會在今年的考試中栽跟頭了。
【考題回顧&解析---A類Task 1】
以下是根據考生的會議所完成的基本具備了原題要素的樣圖,圖中的部分要素可能與原題有微小差距,但是對于后來的考生和教授寫作的老師來說,這張圖還是有著比較明顯的借鑒意義,甚至可以成為授課用的教材。
從圖上可以看出,這種題型并不是簡單的“地圖題”,而是要描述一個地方(in this case ,the town of Medway)在幾年間的變化。
事實上,筆者認為,相對于需要對數據進行歸類總結分析的小作文另外一大類---“數據表”來說,這類“圖畫題”因為只需要對信息進行層次清晰的報告描述,所以顯得更加簡單。但是對于大部分雅思考生來說,他們往往會花費大部分的經歷去準備“數據表”,對于這種“圖畫題”比較忽視,因此一旦遇到,會覺得束手無措,然后,在雅思的“江湖”上就有了“圖畫題”難于“數據表”的說法。其實每一種“圖畫題”都有很明顯的考點分布,只要抓住了這些考點,有目的的“看圖說話”,優質的完成這種題型的可能性要比完成數據表的大多了。
那么,這種地理變遷圖(change of landscape)具有哪些考點呢?
首先,從任務完成的角度上來說。一般,這種題目的圖都是按照年份來畫的,但是考生在作描述的時候,可以按照不同的圖內要素來描述,但是要保證,圖內所有的要素都會被描述到。
第二,從連貫的程度上來說。地理變遷圖最主要的特點之一,就是對于方位的描述。對于方位的描述,也是地理變遷圖專有的連接方式。以下附上常用方位詞和介詞表供參考。
第三,從詞匯角度來說。地理變遷圖的主要專用詞匯是表示圖中要素動態變化的詞。比如說,變大,變小,消失,代替,連接等。以下附上常用動態變化表達方法詞匯表供參考。
a.become/turn/get + bigger/larger/smaller/shorter/longer……
b.newly built/established/exist/disappear/no longer there……
c.extend/enlarge/develop/add (to)/rise/grow/increase……
d.reduce/decline/decrease/drop/fall/halve……
e.replace (by)/remove/convert (into)/give way to……
f.improve/degrade……
g.connect/change/turn over/straighten/construct/complete/open……
第四,從語法角度來說。地理變遷圖主要牽涉到的語法點還是對于時態的把握。當然,這并不是說地理變遷圖里就不強調句法。而是考生容易犯錯誤的地方是在于,在表達一件事物,或者一個要素在過去,現在甚至將來的情況的時候,需要用到的時態的變化就比較多。這一點,也可能成為考官主要考察的語法點。要知道,是很少有國內考生可以不在時態上完全不犯錯誤的。所以在時態上,給考生的建議是盡量保證最簡單的時態,即一般過去、一般現在和一般將來。對于完成時和完成進行時,甚至是進行時的使用要量力而行。
地理變遷圖不是地圖題唯一的考法。在曾經的雅思考試中,也考過選址類和說明類的,但是地理變遷圖是其中最最主流的一種,也是考生主要準備的一種。
考題回顧&解析---A類Task 2
本次議論文考題題目偏難,考題如下:
Countries should try to provide all the food their people eat and import food as less as possible.
To what extend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在寫議論文的方法里,筆者一直推崇,并且在課上堅決鼓勵學生多多使用的就是“事實例證法”。雅思議論文所出的話題本身是基于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以說的原則。也就是說,這個話題是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應該要了解的,客觀存在的。
不過對于過半數的雅思考生來說,尤其是在低齡化考生日漸增多的今天,他們所遇到的雅思話題有可能在他們的知識范圍之外,別說是要用英文來表達,即使是用中文都沒有思考過的。比如這次考試的這一題。
如果排除上面所述的對話題“一無所知”的情況,單從文章的觀點發展來看,用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現實存在的情況來做“Brainstorming”(頭腦風暴)是最理想的。
從我們自己國家的情況來看,我國地大物博。在剛剛解放,走出舊社會,建設新社會的初期,我們就是依靠自給自足來完成對全國所有人民的食品供應的。在當時,這項舉措為中國帶來的意義在于提高了國力,并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自給自足這種政策對于現在已經步入發展中階段的中國也有一定的意義。因為進口的食品還存在要承擔額外的運費,稅費等額外費用的問題,因此,如果我們自給自足的話,這部分的錢可以不用“出口”,而是可以用在促進本國經濟發展上。
但是,即使在中國,我們在現階段也并非不進口食品。作為世貿組織的成員之一,中國同樣也積極參與食品進出口。但是,在完成自己這個重要世界經濟角色的同時,進口食品為老百姓也帶來了不一樣的物質和文化體驗。這一點,在如今超市里的進口食品柜臺,或者進口食品店就能夠得到驗證。韓國的辣椒醬給我們的餐桌上帶來了獨有的味道;來自地中海地區的橄欖油為人們餐桌的健康帶來一種新的選擇;而從美國進口的火雞肉在人們大快朵頤的同時,也同樣在學習感恩節文化。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其次,對于一些受地理條件限制的國家而言,不進口食品幾乎是不可能的。比如說日本。由于國土面積較小,日本主要依靠糧食進口來維持國民糧食的需要。有統計表明,日本自產的糧食僅夠滿足40%國人的糧食需要。;再比如俄羅斯,雖然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由于氣溫低,地形復雜,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他們也需要進行糧食的進口。
基于以上觀點,文章的主體段可以采取30%VS70%的寫法。即,對于題目中所提到的觀點不予以完全否認,但是詳細論證需要進口食品的這方面觀點。以下為主體段大綱示例:
一篇好的議論文要給人以論證充分,層層遞進的感覺。而做到這一點,對于世界和現實的了解必不可少。尤其是對于這種類型的話題來說。我們并不是要求學生是學經濟專業的,或者要把這個問題分析的非常透徹,但是我們需要充滿例證,充滿說服力的觀點表達??梢哉f,能不能夠用好例子,能夠在考生原有的基礎上把“任務完成度”這個評分標準的得分拔高。
總體而言,2月26日A類的寫作考試難度中等偏上。對于授課教師來說,如何正確引導考生把握考點,合理論證是重中之重。